深化气象为农服务 保障农业稳定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小九直播官网

深化气象为农服务 保障农业稳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26   作者: 小九直播官网

  2013年,四川省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农业农村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的要求,始终围绕保农村安全、促农业发展、助农民增收,强化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建设,认真做好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农业气象服务、农经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各项工作。

  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将其列入了目标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更完善。2013年,针对农村气象灾害防御需求,全省新建1759个自动气象观测站、132个县级数据中心、5个交通气象观测站、24个国家级新型自动站。这些站点建设,为及时监测各地特别是广大农村灾害易发点的气象要素实况,和灾害天气的预警预报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是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水准不断提高。大力加强气象预报能力建设,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了85 %,比2012年提高了3 %。逐步推进了对乡镇的天气预报,针对我省广大农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的特点进行科技攻关,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投入业务运行,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的针对性加强。

  三是气象灾害预警传播覆盖更加广泛。作力解决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全省气象部门已建4155个气象信息站,覆盖了所有乡镇和部分村;基层气象信息员达45018人,覆盖了所有乡镇和75%的村;自建或共用气象预警大喇叭3292个、电子显示屏356个;地震灾区实现气象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全网发布,全省实现了暴雨红色预警信息全网发布。

  一是加强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建设,建成了四川省自动土壤水分中心站和241个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建立了农用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和农业气象情报系统,开展作物生产全程系列化情报服务;整理出36个本地农业气象服务指标集;建立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系统,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及监测、诊断、预警的技术研究;建立县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加强了种植业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气象部门为农气象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是围绕农业生产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全面开展了主要粮油作物、特色农业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省、市、县气象部门开展了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等专题服务和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发布服务产品1300余期;针对年初严重冬干春旱启动了III级应急响应,及时开展应急气象服务;各地广泛组织开展农田实地调查,撰写农业气象专题分析报告和农林病虫害气象服务材料,并提出蓄水保灌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建议,努力当好农业生产的气象参谋。

  一是继续加强农村信息网服务能力建设。开发了基于IOS系统的农经信息APP手机应用并投入使用;开通了“四川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推进“新农通”与四川农村信息网互动、共享、联通;新增7个市利用新农通平台发布各类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开发了价格供求GIS系统,实现了供求与价格信息的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分析、决策和空间信息融为一体,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供求与价格地理信息服务。

  二是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做好信息服务。2013年,四川农村信息网共发布各类信息16.8831万条,浏览量达75万人次,网上促销和网上招商引资服务效益达15.7495亿元。农村信息网还与1654个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合组织等建立了“直通式”服务模式,开展了烤烟、柠檬、大蒜、花木、新都柚、茶叶、猕猴桃、食用菌、枇杷、草莓、葡萄等特色农作物气象服务。

  一是不断完善全省人工影响天气的体制机制。根据省政府2013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联席会暨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启动会安排部署,建立了省政府牵头、17个部门参加的人工影响天气联席会议制度,17个市(州)、115个县成立了领导机构,100%的市(州)、75%的县成立了人影工作机构。

  二是全面开展增雨抗旱防雹作业。广泛开展了飞机、火箭和高炮作业。今年冬春连旱期间,全省气象部门实施飞机人工增雨抗旱作业31架次,航时125小时04分,航程28404公里,作业范围覆盖了盆地和攀西地区及云南、贵州、重庆部分地区,作业影响总面积110.35万平方公里。年内我省各地还积极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共计发射3089炮(箭)次,发射炮弹44876发、火箭弹3088枚。人工影响天气为缓解四川和西南地区旱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以及消除可能出现的冰雹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广大群众广泛好评。

  2014年,全省气象部门将紧紧围绕中央和我省关于“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等重大部署,围绕强农惠农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气象为农服务运行机制。继续坚持气象为农服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发挥好各级政府应对气象灾害领导小组的作用,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全面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规划项目,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二)继续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重点推进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设内容,进一步完善全省特别是农村、山区等气象灾害防御薄弱区气象监测站网建设。逐步的提升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精细化水平和准确率。配合各级政府应急办,抓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应用,着力提高预警发布时效,拓展预警传播覆盖面。

  (三)继续推进基层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重点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优化农业气象业务布局,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业务组织体系和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组织体系,做好关键农事季节保障,开展规模化种植气象服务,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四)继续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两级人影政府领导机构和人影办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推动构建西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业务体系,提升飞机、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能力和水平。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评估和安全管理系统。

  (五)继续推进落实各项业务体制改革任务。快速推进县级气象部门综合改革,推进县、乡两级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深化我省农试站业务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农试站服务地方种植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六)快速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丰富气象为农服务内涵,继续加强农村气象服务信息化建设。总结凝练气象部门在城市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交通运输、旅游、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气象服务业务建设成果,配合城乡一体化改革向基层辐射延伸,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


首页 首页 产品 产品 电话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