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走近乡村振兴的“湖南设计”样本
当前位置:首页 > 小九nba直播

观察丨走近乡村振兴的“湖南设计”样本

    发布时间:2024-08-11   作者: 小九nba直播

  国有企业是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压舱石,在乡村振兴事业和提高宜居幸福指数中,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尤其需要先行做好规划设计。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龙凤庵村,是一个有着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的村落。2023年6月初,受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设计”)牵头负责,组建的项目工作团队来到龙凤庵村,开启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凸显了国企的担当和作为。

  经过三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后,湖南设计上交了村庄整体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2023年10月底,方案《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龙凤庵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正式通过株洲方面审批同意实施。对于村域总面积8.46平方公里的龙凤庵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龙凤庵村位于株洲市北部,是“白关丝瓜”国家地理标志认可村庄之一,是早年开展农动时期考察地点之一。2023年4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曾专程到龙凤庵村,调查研究基层党建、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情况。

  为做好统一规划,省自然资源厅通盘筹划、高位推进龙凤庵村的规划工作,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部署,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统揽部署和推进龙凤庵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过程。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也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第一时间赶赴村庄做前期调研工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由于龙凤庵村的规划涉及面非常广,第一步基础调研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很重要。湖南设计工作团队一到龙风庵村,就着手来了解、调研村情村貌。

  编制团队脚沾泥土、心怀村民,从村庄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等方面开展“毛细血管式”调研工作。他们以村民为主体,开展3次村级座谈,22个村民小组屋场座谈,并深入每家每户开展全覆盖式村民访谈,共收集了320余条村民诉求,29项村庄现状问题,全方面了解村民的所需所盼、现状建设的所困所难。

  这样,团队通过扎实的走访调研,掌握了诸多信息,写成了厚实详尽的调研报告。

  “六分山林两分田,背山向田居其间”,这是对龙凤庵村三山两谷格局的真实写照。项目组调查了解到,全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村中劳动力人数较少,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经过深入调研,湖南设计项目组也发现了龙凤庵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一些短板:如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没得到提升;品牌影响不强,白关丝瓜的品牌知名度没有“出圈”;如产业配套设施不足,在灌溉、机耕道、冷链仓储和物流配套方面较弱。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研中,项目团队入户访谈率达100%,经问卷统计与实地调研得来的信息非常精准。

  深入调查,察觉缺陷,因地制宜,找寻应对之策。这是当年早年调查农村、考察农动和开展革命时提倡的实践精神,也是湖南设计项目工作团队一体践行的实战理念。

  龙凤庵村的古迹“龙凤庵”有300多年历史,古庵遗址旁有三棵百年枫树,附近还有上世纪大集体时代修建的长度为一公里的“渡槽”以及古井、古桥等。加上村庄水库风景优美,坑塘遍布全村,以及附近大京风景名胜区和乡村休闲旅游等资源,湖南设计项目工作团队认为,龙凤庵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定基础。

  湖南设计工作团队在方案中,提出以“在龙凤庵村考察农动”为背景,挖掘龙凤庵村有代表性的“红色精神”文化符号,以“湖南农运”为线索,“三棵枫树下的交谈”为故事起源,结合当下“大兴调研”,打造“大兴调研实践地”,串联起龙凤庵村的“前世今生”,在弘扬优秀红色文化的同时延续群众路线内核,倡导大型调研之风,融入现代潮流文化,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同时,也将把龙凤庵中学打造成红色教育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带动沿线村庄乡村振兴发展。

  产业发展是重点,项目团队基于镇域乃至更广大的区域范围、市级总规村庄布局分类、村内现有资源与周边村庄资源条件,提出统筹考虑本村目标定位与承担职能,并策划相关项目,延伸白关丝瓜产业附加值。

  湖南设计项目团队格外的重视“白关丝瓜”产业规划,谋划利用其“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等优势,结合龙凤庵村种植白关丝瓜基础,全力发展丝瓜特色种植产品,专注瓜、果、菜、粮四大农业品种,打造白关丝瓜农业品牌,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农业体验等业态,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以“一中心、四基地、多节点”格局带动全域农业发展。规划方案还从近期村庄建设层面,提出以人居环境治理为主的38项建设任务,从用地规划、建设规模、资产金额来源等多个点进行具体筹划,极具可操作性。

  总体上,规划方案通过“红色铸魂、绿色筑基、红绿融合”三大策略,规划着力擦亮“大兴调研红色文化和白关丝瓜绿色产业”两张名片,围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要任务开展规划空间布局和项目铺排。

  湖南设计工作团队骨干熊威介绍,此次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特点呈现出三大亮点,即“实、特、新”。

  项目首先立足一个“实”字,通过省市指导、区级统筹、镇村主体、村民参与,整个编制组织工作做得“实”,其次是调查研究“实”,通过现场探勘、入户走访、村组会议、线上征集等广泛调查研究。规划内容也很“实”,主要聚焦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设施、老幼服务、产业用地等规划内容。

  第二个亮点是“特”。无论是做足三棵枫树龙凤庵遗址红色文章,还是围绕白关丝瓜产业,规划设计工作都因地制宜,突出龙凤庵村自己的特色。如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延链条、增价值”夯实绿色产业特色,通过“理水、营田、护林、修园、景路、整院”塑造和美乡村风貌特色等。

  第三个看点是“新”。例如设计团队在规划编制上创新,探索划定村庄建设边界引导有序建设,强化规划留白的弹性支撑;在规划管理上创新,研究动态维护机制完善管理,开发实景三维平台强化数字化;在实施机制上创新:建立“政、企、村共建”的实施机制,村民筹工筹劳热情参加村庄各项建设。

  “牵牛要牵牛鼻子”,在对龙凤庵村做全面调研和梳理后,湖南设计项目工作团队将村庄产业规划作为重中之重,框定了总体定位,即把龙凤庵村打造成“大兴调研实践地”“白关丝瓜展销地”“红绿文旅样板地”。

  有了科学的规划设计,龙凤庵村逐步明晰了发展趋势。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村里研发了“丝瓜气泡水”等新产品,落实了产业项目选址3个,新增土地流转300余亩,持续壮大丝瓜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在人居环境改造方面,项目工作团队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设计的具体方案建成了关口组与中心桥组两个幸福屋场,完成了村道“白改黑”提质改造建设,村庄入口、房屋立面、公共空间等焕然一新,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顺应时代大势,借力科学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龙凤庵村,湖南设计项目团队还提出打造数字示范基地,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龙凤庵村乡村治理实景三维平台,实现全域信息一张图、人居信息一张图、党建信息一张图、产业信息一张图、耕地信息一张图,让村民生产、生活更便捷、更舒畅。

  湖南设计管理层表示,乡村振兴是公司在“十四五”期间谋划“五大振兴”着力的重点领域,“是我们应该重点孵化的业务领域,开展乡村振兴业务不仅对于拓展业务版图、探索业务模式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践行国企担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熊威认为在龙凤庵村的设计上,创新提出了规划建设项目选址框的概念,既有序规范了建设活动,也增加了规划的弹性,以应对今后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的不确定性;第二,是规划预留了村庄建设用地指标,可作为今后壮大村庄集体经济的“资金池”;三是盘活了存量空间,通过设计改造建设幸福屋场,提升了村庄的空间环境品质,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

  设计创造价值。从龙凤庵村的整体规划能够准确的看出,设计是项目的基础和源头,一个成功的项目,首先必须是设计的成功。跟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湖南设计也将为全省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撑,更好地解决新难题、创造新价值。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龙凤庵村的规划及编制实施,凝聚了村庄发展共识,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色村落龙凤庵村,必将呈现出一幅山水交融、田园旖旎、和谐宜居的生态乡村画卷。


首页 首页 产品 产品 电话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