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火热 去气象博物馆避暑吧

天气火热 去气象博物馆避暑吧

    发布时间:2023-12-10   作者: 田间小型气象站

产品详情

  把台风关在一间房子里,怎会是?毫发无损地感受狂风巨浪,怎么来实现?热带气旋携风带雨扑面而来,何以自保?台风博物馆将这些一一实现。

  在舟山市岱山岛西南面的“浙江防台风第一坝”上,台风博物馆防灾科普体验娱乐场馆内,每天都风雨大作、巨浪滔天。该馆建有台风4D动感立体影院,配备全天候大型仿真模拟系统,集声、光、电、三维、同步特效技术于一体,能够真实模拟呼啸而来的风和铺天盖地的浪,让参观者亲身感受台风的凶、险、奇。游客都表示,在深刻感受到台风骇人威力的同时,也更加渴求台风防灾知识。与以动态、参与、体验为特色的互动场馆相对应的是静景展馆,该馆以平面布展的方式,利用图文展板、实物仪器、科普模型展示了台风科普、防台风知识和抗台风历史文化。

  全国高校首个大气探测博物馆坐落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内,展示国内外大气探测的发展历史。

  小伙伴既能看到81年前美国海军使用的空盒气压计、35年前日本生产的散射辐射观测仪,也能看到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机。我国1983年自主生产的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机,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自己的气象卫星,气象工作者就用它来接收美国卫星过境中国时的云图资料,作为我国气象观测基础资料使用。在博物馆,像这样的仪器共约60件,既有进口设备,也有国产设备,展示了国内外气象探测技术的发展历史。除实物展示外,博物馆还通过图文展示。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成为国内首个以气象历史为特点的专业性博物馆,有着近1600年气象历史的北极阁,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气象博物馆见证了我国气象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北极阁有着近1600年的气象历史,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博物馆利用国立气象研究所原存建筑,秉承“以物为证、以史为脉、以微见著”的宗旨,力图展现中国丰厚的气象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展示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成就。博物馆将自然景观与气象历史背景和文化相交融,主体分室外展区和室内展馆两大部分。室外展区通过典型古代观象仪器展示、大型气象浮雕以及著名气象历史人物群雕,宏观再现了恢弘的中国气象历史;室内展馆设于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建筑群内,分为古代气象单元、近代气象单元、当代气象单元,以及现代气象科技展厅四部分,系统展示了气象重大历史事件、气象仪器沿革、气象机构变迁以及气象科技发展蓝图。在景观区,设古代著名气象历史人物群雕和中国三千年气象历史记录浮雕,展示古代气象观测仪器,凝练介绍数千年灿烂的中华气象文明史。

  地处上海徐家汇繁华的闹市,紧邻徐家汇天主教堂,在一片摩天大厦的环伺中,一栋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静静地立于水泥森林之中,这就是徐家汇气象博物馆。

  整个气象博物馆占据了观象台二楼到三楼一层半的空间。二楼一共8个展厅。进入1厅(也是序厅),43个铭牌赫然映入眼帘,展现了徐家汇观象台140年来具有铭记意义的大事记:1872年,法国传教士高龙鞶在徐家汇创建了观象台;1879年,观象台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天气预报的序幕;1882年,观象台在中、西文报纸上发布天气预报……2厅悬挂着3张徐家汇观象台发展至今的鸟瞰图;4厅展现了徐家汇观象台从选址到建筑的原因和风格;5厅主要向我们呈现了外滩信号塔的建筑外貌以及其服务功能等。在最大的8号展厅里,东侧的窗户边上挂着三张照片,分别是1901年、1954年以及2012年的徐家汇气象观测场的照片。楼下正是徐家汇观象台的气象观测场,百叶箱、地温表等,一系列气象观测仪器安置在场地上,如今依然在运转中。这样的有意设置,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云南气象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现,让网民在家即可轻松 “参观”云南气象博物馆、远距离聆听来自云南气象博物馆的“声音”。

  目前,云南气象数字博物馆设立了四个分馆,分别是历史沿革类、气象仪器类、异地文物和学术文章类,首期展出了40件藏品,并配有百度词条。全馆围绕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科学事业奠基者——陈一得先生的一生,详细的介绍了有关历史沿革、行政隶属关系、气象领域贡献、天文领域贡献、地震领域贡献、地方志领域贡献、科普贡献、一得先生诗选、一得先生语录(节选)和爱国之心强国之梦等内容。云南气象数字博物馆的上线,突破了传统实物文物历史资料在存储空间、信息检索、参观(访问)用户等方面的局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登陆网址或者在中搜索“云南气象博物馆”并点击“进入博物馆”图标即可。

  中国南通气象博物馆分为考古、物候、方志和器测四个单元,结合南通本土特色,以历史沿革为轴,全方位展示气象世界。

  观日计时、察变识月、相物识年……一幅幅图片展示了古人对时间的主动感知;测风羽葆、相风木乌……利用身边物件来判别风向。这些精致的展品,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历史古籍、神话传说、测绘仪器……按照年代顺序一字排开的物件,带着访客穿越年代,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气象科技的历史变迁。此外,馆内展出的气象数据记录册、手写天气预报图等物件,也展现出了老一辈气象人在开拓气象事业时的风采和精神。除了对气象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展示,博物馆还通过幻影成像、模拟雷电通道、大气空间结构、小球大世界等,营造出一个个奇幻的场景,展现出气象科学的活力和魅力。

  赛马会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博物馆展出有关全球暖化及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珍贵展品。这些展品大多数来源于全球首位踏足“三极”(南极、北极及珠穆朗玛峰)的香港女探险家李乐诗的捐赠,也有一些展品是国家极地考察队借出。馆内还设有13米的大型投影屏幕,展示科研人员在北冰洋的考察实况。

  面积800平方米的博物馆位于中大康本国际学术园内,采用绿色建筑概念,包括自然采光、遮阳隔热装置、省电设施及使用再次生产的能源等。博物馆内还设有互动模拟设备及丰富的多媒体资讯,深入浅出地让公众明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个人及全球的影响,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迫切性。这个博物馆是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地球保源行动的重点项目之一,整个项目共获捐助5400万港币,博物馆则获冠名为“赛马会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博物馆”。



首页 首页 产品 产品 电话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