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nba直播
联系人:尹经理
联系电话:13276363313
客服QQ:1138303036
发布时间:2024-09-03 作者: 田间小型气象站
2022年,中国气象局在环渤海、黄淮、四川盆地等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遴选出10个拟新增国家大气本底站站址。今年7月真正开始启动为期一年的观测试验,在分析评估拟选站点及其试验结果后,将确定最终入选站点并推进建设。
什么是大气本底?大气本底站如何为国家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新增大气本底站又有何意义?
据介绍,大气本底是指全球或区域尺度范围内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的长期平均状态及变化特征。大气本底站在观测基础气象要素外,主要观测与天气、气候、环境和健康紧密关联的大气成分,包括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这些测量的大气成分既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混合均匀又要远离人为排放直接影响。目前,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按照站址代表的尺度范围大小将大气本底站分为全球大气本底站和区域大气本底站两类。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如今,大气环境中的许多重要组成正在快速演变,必须格外的重视其对气候、大气环境及生态的影响,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迫切地需要从区域尺度上更好地掌握关键大气成分及相关特性的长期演变,推进本底站建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晓斌说。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看来,大气本底观测,对我们进一步“摸清家底”,更精细服务于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
早在40多年前,气象部门就已开始区域大气本底站的建设工作。上个世纪,气象部门在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建设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观测酸雨、PM10和大气混浊度等;1994年,在瓦里关山建立欧亚大陆腹地第一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填补了当时欧亚大陆腹地的本底观测空白;21世纪,随着大气监测自动化一期工程实施,大气本底站观测能力不断的提高。基于瓦里关本底站近30年的观测数据绘制的业界闻名的“瓦里关曲线”,成为支持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的有力证据之一,推动国际社会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问题上形成共识。
如今,我国已建成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和6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加上试运行的广东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国家级大气本底观测核心网络初步构成。但在更长时间尺度和气候变化影响下,这远远不能够满足需要。2022年,中国气象局全方面推进新增站点选址工作。当年9月,经评审,中国气象局在8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的43个意向选址中遴选出10个新增大气本底站的拟选站,并于今年启动为期一年的观测试验。
“中国气象局加快优化国家大气本底观测站网,‘十五五’期间,将建成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的大气本底观测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司长方翔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设这么多大气本底站,组织机制、技术支撑、人才储备缺一不可。
“我们站址从无电、无水、无网络、无道路,到如今能使用国产化仪器设施开展气溶胶、温室气体、反应性气体等的观测试验,历经了重重困难。”敦煌沙漠陆面过程观测区新增国家大气本底站工作对接人蔡青青介绍,敦煌站址位于当地戈壁沙漠中,在选址、建设和试验过程中,国省市县气象部门的协同联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严苛标准下,中国气象局组建由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构成的技术实施组,对站址气流三维轨迹计算分析、环境场遥感情况、站址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规划、土地使用及基础设施等作出具体要求。
由于观测目标的特殊性,大气本底站采用的技术方法、对设备的要求也与一般的观测站不同。早期,大气成分观测设备主要是依靠国外进口。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中国气象局观测自动化工作不断深入,国产仪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