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nba直播
联系人:尹经理
联系电话:13276363313
客服QQ:1138303036
发布时间:2024-12-22 作者: 案例展示
编者按:近期,山东出现多场冷流雪,而北美洲五大湖区域今冬破纪录的高温导致可能到来的湖效降雪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冬季里,这些常人看来较为稀罕的天气现象,其成因和形成机理是怎样的?寒冷冬天里还有哪些类似的独特气象景观?本期策划带你看一看。
我国黄海、渤海沿海地区,冬季常常上演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冷流雪。这种独特的降雪现象,不仅为冬日海滨增添了神秘与浪漫,也引起了公众的好奇——冷流雪是什么?它又因何成为中国气象科研工作者探究冬季致灾暴雪成因的资源?对此,记者正常采访了山东省烟台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曲凤。
冷流雪,又称“冷平流降雪”“海效应降雪”“大湖效应”,是一种发生在沿海或沿湖地区的特殊降雪现象。当冷空气南下,遇到水面上相对温暖湿润空气时,便会形成冷流雪——水面上方的空气因富含水汽且相对温暖,冷空气将其抬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便会凝结成雪花。
在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等地,冷流雪占总降雪日数的比例高达80%以上,这些城市因此也被誉为“中国雪窝”,冷流雪更是被称为“山东特产”。烟台莱山机场气象统计资料显示:当地冷流雪年平均日数在39天左右。
冷流雪具有对流性、局地性明显的特点,并且常形成“列车效应”,即一连串的降雪过程如同列车般接连不断,导致雪量迅速累积。
冷流雪并非我国独有,全世界内有不少地区受其影响。北美的五大湖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冬季,湖面温度比较高,水汽蒸发进入冷空气中,增加了冷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当这些富含水汽的冷空气到达湖泊对岸时,受到地形抬升或温度较低的地面影响,便会产生大量降雪。2022年11月,美国东北部多地便因“大湖效应”而出现极端降雪,其中“水牛城”布法罗尼亚加拉国际机场站的积雪深度达55.8厘米,郊区附近最大积雪深度约196厘米,暴雪刷新多项纪录。
此外,日本的日本海一侧也常出现冷流雪之景。冬季,受亚洲高压控制的冷空气经过广阔的日本海海面后,湿度增加,当到达本州岛和北海道的西海岸时,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同样会产生大量降雪。这种“大湖效应”在冬季的日本海沿岸尤为显著,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不小挑战。
与北美和日本的冷流雪相比,我国山东烟台、威海的冷流雪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两地均地处山东半岛东端,三面环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冷空气与暖湿空气在此交汇,产生对流运动,从而形成壮观的冷流雪。
山东半岛与美国五大湖的冷流雪所不同的是,一个产生于海面,一个产生于内陆湖面,由于海面、湖面的水温、附近地形等有差异,二者降雪强度不一样,有的大湖效应降雪强度比山东半岛降雪强度要大得多。
冷流雪,这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天气现象,在气象科研人员的眼中正成为一种探索防灾减灾的宝贵资源。
为了深入探究冷流雪的成因及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中国东部冷流雪观测试验便是其中之一,该试验聚焦冷流雪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利用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综合观测手段,开展致灾冷流暴雪多尺度作用机理研究。
试验中,科研人员利用先进的云降水探测仪器,如C/Ka/W三波段超高分辨率廓线探测雷达、Ka/W连续波双偏振雷达等,实现从冷流雪风暴到单个雪晶的精细化观测。同时,经过测量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大气冰核浓度,进一步揭示冷流雪的成因及演变过程。
这些科学研究不仅仅可以提高对冷流雪的认识水平,也为提高冬季降水的业务预报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随着观测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科研人员的持续努力,冷流雪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渐揭开。(刘蕊)
冬日里,发源于长白山的松花江在吉林省吉林市段奔流不息、穿城而过,在清晨的阳光下,江畔树枝上晶莹的冰花迎风摇曳,如梦如幻,吸引无数游人流连驻足。被称为“中国四大气象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正以其独特风姿点缀吉林冬日画卷。
雾凇的形成,仿佛一场天公的精准演算。吉林市气象局业务处处长庞培林说:“雾凇需要风向、气温、气压的‘全力配合’,也需要湿度和风力的‘助攻’,在复杂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奇妙物理变化。”
冬季寒冷漫长、水汽充足、天晴少云、风速很小,是形成雾凇的苛刻条件。吉林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的雾凇奇观。
冬季,吉林市气温常常达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却因为上游丰满水电站的运行,水库流出的江水温度上升,松花江吉林市段得以常年不冻,广阔的水面为雾凇的生成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吉林的冬季夜间温度不高于零下6℃的天数约占90.9%,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低温条件。仅有低温和水汽还不够,吉林市四面环山,盆地效应使得近地面风速较小,利于低空逆温层的形成,大气层结稳定,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凝华。雪后,在晴朗的天气下,昼夜温差拉大,白天地表可以接收太阳辐射,气温升高,而夜晚天空少云,地表辐射降温作用明显,加快水汽凝华,触发雾凇形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晨曦微露,江边的树木凝霜挂雪,银丝闪烁,晶莹剔透的“树挂”倒映在水中,天光云影,交相辉映,游人仿若置身仙境。
然而,雾凇虽美,却可遇不可求。怎么样才可以增加游客和雾凇的邂逅概率?吉林市气象局对此开展了多年研究,在气象行业对雾凇的预测模板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雾凇的形成,逐步的提升预报准确度。
近年来,市气象局成立雾凇实验室,开展吉林雾凇的宏微观形成机理研究和江边小气候观测;建立雾凇实况个例数据库,并应用数值预报产品中水汽条件、温度条件、风速条件、垂直方向温度差等条件对雾凇出现的不同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值预报产品与雾凇实况的统计预报方程……气象部门用科技的探针揭开雾凇的神秘面纱,为游客创造更多“雾凇奇缘”。
2024年,在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内,中国首个室内雾凇实验室建成。通过模拟冬季室外的温度、气压、湿度、风等条件,科研人员在室内环境中成功让雾凇四季可见,游客获得全新观赏体验。截至目前,该雾凇实验室累计参观人数5千余人,带动雪场增加效益近30万元。
冰雪为媒,雾凇铺路。今年冬天,北方冰雪文旅持续火热,依托天赐冷资源,吉林“白金经济”成为新亮点。松花江沿江200余公里分布的几个村庄,都成了远近闻名的“雾凇村”,吸引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曹晶莹介绍,吉林市打造了“雾凇天下秀”品牌集群,推出江、船、岛、室内、雪场等“赏凇五大场景”,由气象奇观解锁“流量密码”,让吉林雾凇冰雪节成为中国东北冰雪旅游季的“重头戏”。
这场吉林雾凇书写的自然奇观和人文交响曲,正展现出冰雪文旅的独特魅力。(闫辰宇 张欣彤 刘凯健 王晶晶)
湖水下面为何会有气泡?大海也会“开了锅”?河水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也没被冻住……每到冬季,除了皑皑白雪,各式各样奇特的河湖海景观,总能引发公众好奇。
哈拉哈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全长399公里。冬季的阿拉山,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是常事,但流经此处将近20公里长的河段,却常年不冻,人称“不冻河”。研究之后发现,不冻河流经区域,地下存在丰富的地热资源,热量不断地散发后被河水吸收,使得河水温度偏高,因此在低温下仍不结冰。不冻河附近有一处火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玄武岩,堵塞了一部分哈拉哈河,导致附近拥有地热资源,同时,地下岩石间的缝隙,不仅可作为补给地下水的通道,还能让被加热的地下水穿越隔水层直达地表,让这一河段河水冰雪消融。
冬季的新疆赛里木湖,湖水结冰犹如“蓝色水晶”,丰富的冰雪资源和自然美景吸引众多游客。
冰泡,是赛里木湖最为人熟知的自然美景。通常,湖底的有机物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甲烷气体,甲烷不溶于水,形成气泡向上飘浮,但冬季湖面冰封,甲烷气体就被冻在了湖面之下,这些气泡在冰层下不断堆积,形成一串串奇特的“冰冻气泡”。可见,冰泡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丰富的“气源”;二是足以瞬间冰封气泡的低温,这样气泡才能被“锁”在冰层之中。
冰馕,即湖面上冰体持续不断的增加、漂浮聚集,形成类似“馕”漂浮在湖面的景象,其成因通常伴随气温骤降和大风,湖面首先形成零散冰块,在湖水波浪的作用下,冰块漂浮、旋转,体积逐渐增加,形成一个中间薄、周边厚的馕状冰体。
在北方海滨城市,如大连、青岛等,都曾出现过海上“热气腾腾”的景象,民间常用“海浩”来形容。“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时,水汽急剧蒸发,并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这样的现象,在寒冷北方(尤其是初冬季节,急剧降温时)的水面上常见。”大连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刘晓初介绍,从形成机理看,“海浩”其实是雾的一种,即“蒸发雾”,其产生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空气温度较低;二是水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三是水汽蒸发遇冷空气凝结。
以大连为例,目前,大连近海海水表层温度在10℃左右,清晨南部沿岸最冷气温在0℃左右;北部沿岸最冷气温在-4℃左右,海陆温差达到10℃至14℃,海水相对陆地温暖,海面水汽上升遇到相对较冷空气急剧蒸发,便可凝结成为雾。而当太阳升起,短波辐射加热地表,午后陆地最高气温可达到3℃至5℃,与海水表层温差减小,蒸发雾现象则会逐渐减弱。(刘丹 李志宏 玉素甫·吐尔公 李倩 王启昭 李艳琴)
“海滋”:海滋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海水温度与气温存在比较大差异且海面上空气层产生强逆温时,低空海面生成密度较大的“水晶体空气层”,光线透过水汽时发生折射或全反射,导致海上岛屿、船只等景物发生变形并脱离海面,就形成了自然景观“海滋”。
“寒夜灯柱”:寒夜灯柱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冬夜,由于高空中的冰晶含量足够多,反射地面各类灯光,形成一道道光柱。
“幻日”:幻日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是太阳光经由高空薄云中的六角形柱状冰晶体折射而成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易出现“幻日”景观。
“钻石尘”:近日,四川巴朗山“钻石尘”美景被拍到。这种现象是降水形式的一种,在冬季空气温度低、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空气中水汽凝结成冰晶,在阳光照射下,好像碎钻撒在空中。(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