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nba直播
联系人:尹经理
联系电话:13276363313
客服QQ:1138303036
发布时间:2023-11-18 作者: 案例展示
近年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地球气候的“健康水平”正在下降。同时,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人类生理活动、心理健康情况都有着密切关系。本期报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从“气候应该是怎样”“地球气候的体检报告”“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呼吁“地球的健康我们做主”,鼓励大家为地球气候改善做出行动。
气候是指比较长时间段内(月、季、年、数年、数十年和数百年以上)天气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是指气候系统变化,一般与30 年的平均状态作对比。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从纬度、地球自转、洋流等多方面阐述了地球气候的基本情况。
对于目前地球气候的状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指出,这颗星球“健康水平”的下降主要体现在:“长期低烧”,即全球气候延续着长期变暖趋势;“血压不稳定”,即气候正在快速变化,极端天气多发;“疑难杂症频率增加”,即小概率事件频发,未来可能更热、更旱、更涝。
对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指出,人类疫病的发生与病原、宿主、媒介有关,而气候因素恰恰会影响病原、宿主、媒介,比如洪水易引发霍乱等。疫情、洪涝、干旱、饥荒、蝗灾、气温等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与此同时,天气、气候的变化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心理健康情况也是紧密关联的。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次高,发布地域广,灾害损失重,社会影响大。其中,气象灾害种类多,平均每年造成经济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的70%以上。习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近年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地球气候的“健康水平”正在下降,其表现在全球气候延续着长期变暖的趋势,气候正在以比历史记录上的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要快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违反自然规律的极端天气多发等。同时,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人类生理活动、心理健康情况都有着密切关系。对此,我们将从“气候应该是怎样”“地球气候的体检报告”“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气候的变化及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人类为地球气候改善能做出哪些行动。
同一纬度的气候为啥不一样?气候为什么不是按照赤道热、两极冷的规律平均分布的?那是因为气候的形成是很复杂的。大气环流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热的地方上升、冷的地方下降,但是在赤道与两极的之间又会产生多圈环流,导致对流的地区降水多而气流下沉的地区降水少。
同样是北纬30度,地球上的很多地区处于沙漠地带,而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却是季风气候,是因为气候还受地球自转与洋流的影响。地球自转对气流产生的偏向力,使得气流离赤道越远偏得越厉害。同时,陆地只是地球上的一小部分,海洋则是真正的大部分,洋流的冷暖输送作用使得气候变得更复杂了。比如,北京的全年降水比较集中在7、8、9月,而同纬度的欧洲地区的全年降水则比较平均,这就是洋流的作用。
除了地球自转与洋流,地球气候的形成还有气候圈的因素,包括: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冰冻圈、大气圈。这五个“圈”是相互影响的,进一步使地球气候的形成复杂化。所以,我们谈到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时就要考虑到以上这一些因素,这也回答了同一纬度为什么天气不一样的问题。
同时,气候带的分布也是很复杂的,比如我国地大物博,东西向、南北向的跨度也比较大,所以仅在我们的祖国就有至少五个气候带,像是气候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从气候形成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地球上有人、有动物?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地球上空有三张“毯子”守护着生物,那就是二氧化碳、水蒸气、臭氧。其中,二氧化碳也就是温室气体,是距离地表最近的,保证了地球温度的稳定。假如没有温室气体,那么地球就会变成一个“冰球”。但是,我们现在提出要控制温室气体,主要是因为温室气体的增多将导致地球平均温度的升高。
现在,我们的党和政府都很重视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指的不单单是我们周边生活环境的改善,更是要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部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ECO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对此,我们要根据天气特征情况,在生态建设中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在经济布局中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城则城。总之,我们要科学认识气候、主动适应气候、合理规划利用气候、努力保护气候,科学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
气候是指比较长时间段内(月、季、年、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天气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比如一个地区长夏短冬、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等。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则是指气候系统变化,一般是通过对比观察30年的平均偏离情况,比如降水变多或变少。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就更大了,比如天气就像是一次考试的成绩,气候就像是几年考试的平均成绩。然而,如果几年、几十年来,某一种天气的发生形成了规律,那么它就变成了气候规律。
对于气候规律,我们建立了很多气象站来进行观测与统计。2017年5月17日,中国呼和浩特、长春、营口的气象站以及香港天文台被世界气象组织(WMO)正式认定为全球首批百年气象站。它们是无法替代的气候遗产,忠实记载了气候变迁,对于气候资料研究、还原生态本真、分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增强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行动自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8年,中国气象局认定了10个百年气象站,包括:大连国家基本气象站、沈阳国家基本气象站、熊岳国家基本气象站、齐齐哈尔国家基本气象站、南京国家基准气象站、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青岛国家基本气象站、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黄花国家气象观测站。我国还有21个获得七十五年站认定的气象站,比如嫩江国家基本气象站、武夷山国家基本气象站、哈密国家基准气候站等。对此,我们要呼吁大家从行动上保护我们的气象站。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灾害天气是指致灾原因是天气的自然灾害,也称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的70%以上,同时还会导致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次生灾害是指由原生灾害诱导出来的灾害,比如暴雨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衍生灾害是指由于人们缺乏对原生灾害的了解,或受某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影响等,造成的盲目避灾损失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