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nba直播
联系人:尹经理
联系电话:13276363313
客服QQ:1138303036
发布时间:2024-01-04 作者: 农业气象站
元月的最后一天是周末,雪后,天气晴朗,人说“下雪不冷消雪冷”,然而,这清冷并没有挡住临汾晚报小记者们初次参加报社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激情。200多位家长们一大早就把孩子送到临汾市气象局大门口,交给晚报工作人员。
平时忙于各自工作的晚报编辑、记者们都放弃休息时间赶来参与活动,迎接这些“叽叽喳喳”的“小鸟”,分组引领他们按既定的安排参观、采访着有关气象预报的知识,记者们感受着一份久违的童真童趣,在现场指导小记者们采访重点及技巧。时近中午,家长们早早地聚集在大门口,等候着刚刚成为小记者的孩子。
通过一份报纸,一项服务,把晚报与市民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市民们对晚报“都市品位 民生情怀”的定位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核心,孩子的兴趣就是家庭的焦点,当孩子们被“小记者”这个崭新的身份而激动、兴奋时,一个家庭甚至他周边的邻居家庭都会很自然地将孩子们参与的活动作为谈资,随之,晚报也会成为他们注目的焦点,进一步把晚报当成“咱临汾人自己的报纸”。
随着社会的发展,气象和市民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了,人们的出行、农业的生产不能离开气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老天爷的突然“变脸”我们也能提前预知了。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怎么科学地认识气象,利用气候资源,1月31日上午,在世界气象节到来之际,本报的两百余名小记者,一大早就来到了临汾市气象局参观采访,增长见识。在了解了气象预报的制作的步骤、人工增雨雪等知识之后,许多同学表示长大后要做一名气象学家,为祖国的气象事业做贡献。
每年的2月10日是国际气象节,在该节到来之际,临汾市气象局的部分相关科室都会对市民免费开放,目的是让更多市民了解气象,关注气象,走进气象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原来,天气预报是叔叔阿姨们利用电脑、人工等渠道采集的数据‘算’出来的啊……”一位本报小记者说,“我以前只知道,天气预报是气象预报员们播报的,不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复杂的程序。”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就来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在这里都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市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刘建宏说,也许大家只关注冷暖、雨雪等天气;其实,气候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为人类的物质财富生产的全部过程提供原材料和能源。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空气,风能等都是可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希望孩子们在了解了一定的气象知识后,树立起自己的理想,长大后能从事气象、气候研究的工作,尤其是在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方面为国家做出贡献。
1月31日上午,距离立春还有四天,天气冷冽干涩,但与严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临汾晚报小记者们的如火热情。作为参与活动的一份子,我有幸陪孩子们走完参观气象局的全程,除了动容于“小思想者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更被“花朵们”身上的美好品质深深感动。
在活动快接近尾声时,孩子们都开始集合准备合影留念,因为人数多,小记者们分别在小组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推选出各自的小组长维持秩序,我所在的小记者分队在这时发生了一段小花絮。
小组长在整理队伍的过程中,与一名组员起了口头摩擦,带队老师察觉后迅速拉开两名小记者并分别予以开导。原来小组长纠结于维持秩序却不被理解,组员委屈于被“训话”。了解到冲突缘由后,带队的老师分别为两名“小记者”做了心理疏导和劝慰,两名孩子最终互相道歉并握手言和。“对不起,我刚才说话太冲动了。”小组长伸出手说,“对不起,是我没有理解你,以后我会主动遵守秩序的。”小组员也笑着说。
我深深动容于孩子们互相理解的一幕,并相信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小组长会更加注意处理方式,而组员也将学会换位思考。
屏幕上滚动的云层,摆动的指针,精密的数据,交织成一张网,小记者们无不对此充满着好奇。求知的欲望让他们目不暇接,一边认真听气象台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忙着拿相机、手机进行记录,恨不得把全程都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老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人工降雪?”“阴雨天气时,为什么人的情绪就不好呀?”小记者常枫甜带着自己的疑问,有条有理地向工作人员进行提问。在气象局参观时,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她都一边认真听讲,一边认真观察、做笔记,真是记者范十足。
“老师,我在滑雪场见过人工造雪。可是,前几天的人工降雪和滑雪场造出来的雪怎么就不一样呢?”小记者刘玫瑜认真分析两者的不同,“滑雪场造出来的雪是硬的,手摸上去有种扎扎的感觉。但是,人工降雪和自然下的雪是一样的,摸着是柔柔的,而且踩上去也特别舒服。”
“老师,既然能人工降雪,为什么今年冬天才降了一次?为啥不多降一些呢?”“老师,这个炮弹是怎么发射的呀?还能再发射一次再降一次雪吗?”小记者刘玫瑜对雪还真是情有独钟……
活动就这样在小记者们的“十万个为什么”中结束了,结束之后小记者们仍然难掩内心的激动。都表示半天时间有点短暂,还没有离开就已开始期待下次的参观。
近距离接触人工增雨雪设备、了解人工增雨雪的原理、亲眼目睹天气预报的制作的步骤……1月31日上午,临汾晚报小记者团二百余名小记者来到临汾市气象局参观、采访,零距离体验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进一步探索气象科学知识。
当天上午7时50分,距离小记者集合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已经有部分家长带领小记者聚集在了临汾市气象局门口,而早已在此等候的大记者们则开始了紧张繁忙的工作,接待家长,向家长介绍此次活动的意义,安排分组,准备发放采访马甲和帽子。
上午8时30分,所有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们全部到达。气象局一楼大厅内人头攒动,小记者们焦急等待着马甲和帽子的发放。穿上新发的衣服和帽子,小记者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
紧张忙碌的服装发放工作结束后,所有小记者被分为4个大组由4名大记者负责,一场声势浩大的采访随即拉开帷幕。
近距离接触人工增雨雪设备,了解人工增雨雪原理;聆听气象专家对天气预报和影视制作的流程进行讲解,进一步探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科学知识;参观气象展览馆,了解气象科学发展历史,亲眼目睹和感受气象设备的更新换代;气象观测站里,地表气温、风力观测等设备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听着相关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小记者们对工作人员如何测量气温、如何测量降雨量和风力的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11时许,采访环节结束,每个大组的小记者们再次聚集在一起,听大记者讲解新闻写作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几点。大记者向小记者传授新闻标题制作和写作的技巧、讲解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中午12时,一上午充实的采访结束了,小记者们全部安全返回。参加此次活动小记者的优秀习作,将于近期在《临汾晚报》刊发。
电脑上显示的精密图像,空地上设置的检测设备,科普馆中包罗的万象知识等等有关天气预测的一切,在这群小记者眼中都好似刚刚打开的百宝箱,他们用充满求知欲的眼睛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周围的新鲜事物,一边认真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眨巴着小眼睛,希望把这些知识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这些炮弹真的能发射到天空吗?”“炮弹怎么发射啊?”“为什么炮弹发射后就会下雨?”这是小记者梁艺博在活动全程问得最多的问题,他不断提到的“炮弹”就是人工增雨雪火箭弹。在参观的最后一站,小记者们终于见到了神秘的“炮弹车”,梁艺博兴奋地跳了起来,他绕着发射架转了好几圈,看着讲解员手中的模拟人工增雨雪火箭弹,他不由地张大了嘴。“听完讲解员的讲解,我知道了增雨雪弹的构造,也知道人工增雨雪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及它的原理,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
当工作人员带着小记者参观百叶箱、地表温度计、蒸发皿等观测天气的探测仪器时,他们都激动不已。“我对风向标印象最深刻,只是一张小小的薄片就能准确地检测出风向,真是太神奇啦!”其中的一名小记者说。
这次活动虽然只有半天时间,但这短暂的“探秘之旅”着实让小记者们恶补了一番气象知识。
1月31日,本报组织200多名小记者在市气象局参观学习。为保护小记者们的安全,20余名记者系统分配到各个岗位,尽职尽责,顺利完成了当天小记者参观气象局的活动。
刚过8时,就有家长陆陆续续地送孩子来到气象局,不一会儿气象局门口就被送小记者的家长围得水泄不通。“我的孩子还小,刚上二年级,不敢让他摔着或碰着,一定要保护好她啊。”护送孩子的家长嘱咐记者,并说她非常支持孩子参加这种活动,能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但是,孩子太小了有点担心她在活动中出现什么意外。虽然当天活动要到中午才结束,但仍有不少家长选择守在气象局门口等待活动结束。“正好今天放假有时间,孩子在里面活动,我在门口等着也放心。”在气象局门口等待孩子活动结束的家长和记者说,为了此次活动专门给孩子带了手机,就为了孩子能够及时联系到大人。
11时,活动即将结束,家长们又纷纷来到气象局,有的家长给孩子老师打电话、有的家长给孩子打电话问其情况,焦急地等待着孩子活动结束。晚报记者们为了小记者们的安全对他们进行队伍划分。在气象局门口和途中都安插了疏导人员,确保每一个前来参加活动的小记者都能安全回到家长身边。“百叶箱、地表温度计、蒸发皿这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孩子居然能脱口而出,真是收益匪浅啊。”卫博轩的家长说。
“你知道前几天下的雪为什么那么大吗?”“我想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预报的,为什么可以预测到未来很多天的天气情况?”……1月31日上午8时,多个小记者迫不及待地来到临汾市气象局,对于小记者团的首次活动,他们感到兴奋、好奇,不禁期盼接下来的“旅程”。
8时30分左右,小记者们陆续到来,临汾晚报小记者团活动随之开启。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首先为小记者们详细解说了人工降雨、人工降雪的原理和过程,小记者们细心观察着眼前的设备,并认真做着笔记,不时用手中的相机拍照。这股认真劲儿,一点儿不比大记者逊色。
随后,小记者们参观了科技馆和地面观测站,零距离接触了他们从来就没见过的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探测仪等天气探测仪器,深入了解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科学知识,明白了霜冻、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等等,懂得了气象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谈及此次活动的感受,小记者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来自时代风华特色学校的小记者郝艺琳开心地说:“来气象局参观,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掌握了一些气象科学知识。现在的科学技术非常先进,用来测量天气的设备也很现代化,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1月31日上午8时许,临汾市气象局迎来了一批“小客人”——临汾晚报小记者团。虽然天气严寒,但依旧抵挡不住孩子们的求知热情。
在经过井然有序的排队“进站”、登记名字、领衣服、戴帽子后,记者不时被提问道:“老师,咱们今天的主要参观项目都有哪些啊?”“你看院中间的那个是什么机器啊?”在孩子们的提问声中,“临汾晚报小记者团——走进临汾市气象局”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气象科普展览馆……”只见在讲解员的“一声令下”,孩子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装备”,笔记本、相机,认真地记录着。这时,一个小女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叫刘金悦,今年10岁了,上四年级……”没等记者详细地询问,孩子已经踊跃地“自报家门”了。当记者问道参加此次活动有什么收获时,小金悦说:“以前我很胆小,妈妈总让我参加一些活动,随着我参加活动的增多,我现在的胆子变大了,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也顺畅多啦!”小金悦高兴地说。
随后,小记者一行来到了第二站——临汾国家基本气象站,孩子们同样对“新鲜”的仪器进行了踊跃提问。特别是对于第三站的“人工增雨(雪)作业装置”孩子们也是“问题”不断。“我怕自己记不住,除了笔记外,从头到尾都用手机录音了……”在第四站(最后一站)——天气预报制作平台,8岁的李邦德说:“希望我们小记者团能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我要当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1月31日上午,本报200多名小记者满怀期待来到临汾市气象局。在这里,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地讲解下,学习到了云彩、干旱、洪涝预测等气象现象和人工降雨、降雪等人工影响气象的知识。
在工作人员热情带领下,小记者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外套有秩序地参观了气象局的主要工作内容。在活动中,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记者们介绍了人工降雪、降雨发射器和炮弹等装置。随后,在小记者们向工作人员提问题环节,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询问道:“老师,炮弹飞上去就炸嘛?”“炮弹炸了以后呢?”“叔叔,碎片还拾回来不?”等问题,童言无忌的话语往往让工作人员哭笑不得。
在室外,当工作人员讲解到地下温度的测量时,拔出一根3.2米长的地下测量温度管,孩子们纷纷涌上前来并发出惊讶好奇地感叹:“哇塞,好长啊!”“快看快看,管子比姚明还高。”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交流起参观学习的心得,认识到“老天为何会刮风;天上不一样的形状的云彩,会预示什么天气”等气象知识。一位王姓家长表示:“这样的实践活动充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增加了孩子们对于气象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希望孩子能多多参加此类活动。”
1月31日早8时,在市气象局门口,聚集了很多家长和孩子,虽然寒冬的冷风在耳边吹着,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这是临汾晚报小记者团首次活动的现场,200多名小记者将进行首次采访活动。
“这些仪器我都认识,因为昨天我爸爸给我找了视频看,像人工增雨(雪)的火箭,虽然在视频里看了,但是今天能实地看到觉得好神奇,希望下次可以向气象局的叔叔阿姨多提些问题。”时代风华小学四年级的冯佳茹说道。在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一个个都仔仔细细地观察着仪器,并向气象局工作人员提出了问题。
“气象局叔叔阿姨很亲切,就像我们的亲人,采访提问的时候会认真耐心地讲解,很谢谢他们。”解放二校三年级的董旭卿告诉记者。
在参观过后,来自南街小学一年级的张轩伟表示,这次采访活动让他知道了,以往的人工降雨(雪)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名称应该是人工增雨(雪)。“听了气象局叔叔阿姨的讲解,我知道了只有拥有很多的知识,才能发明这些神奇的仪器,我要好好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张轩伟说道。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都表示,希望以后能再多参加一些活动,既能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又可以储备一些采访经验。
“这次活动让我学会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临近活动结束时,小记者们以小组为单位争先口述此次活动的心得。时代风华学校四年级五班学生常枫甜在口述作文环节谈到,采访活动让她学会今后要独立的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让她知道了很多有关气象的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她会主动去采访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生活的美。
“大家好,我是来自解放二校的四年级二班的段旭浩,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采访活动让我了解了人工增雨(雪),更让我知道了很多有关气象的知识。比如在沙尘天气时,人们最好减少户外活动……”段旭浩说。
谈到今后对自身的要求时,解放三校三年级五班韩林汝说,在以后的采访学习中,她会严格遵守纪律,听从带队老师的安排,以身作则,为小记者团争光,为学校添彩。
在整个口述环节过程中,有的小记者拿出笔记本为大家讲述笔记内容和所见所想。有的小记者则拿出相机为大家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还有的小记者自告奋勇承担起维持现场纪律的小组长。而听到小记者谈得最多就是“独立”,他们说此次活动面对的是陌生的同学,从领取小记者服装到参观学习也是独立完成,是采访让他们对“独立”有所感触、有所感想、有所收获。(临汾新闻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临汾日报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临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编号:14093051浏览本网站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