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nba直播
联系人:尹经理
联系电话:13276363313
客服QQ:1138303036
发布时间:2024-07-12 作者: 小九直播官网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如何“精打细算”管理好、利用好丰富的土地资源,切实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优势? 作为自然资源部建部以来启动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省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近年来,安徽在土地节约集约上不断发力,正努力寻找答案。 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的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众所周知,土地是宝贵资源,特别是耕地十分宝贵。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前,全国耕地面积达19.14亿亩。 安徽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成果显示,全省国土总面积21021.0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8320万亩,占比39.6%,耕地面积较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上升一位,位居全国第8位。 但与此同时,安徽人均耕地不足1.17亩,以占全国1.45%的土地承载了占全国5.08%的人口,以占全国4.35%的耕地生产占全国5.62%的粮食,土地承载压力大。 对于一个超过6000万的人口大省而言,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从这个方面来看,继续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是丝毫不可懈怠、时刻不能松劲的大事! 目前,安徽已构建了一套土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创新了产业园区“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面对宝贵的耕地资源,安徽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的方法。其中,2023年全省耕地面积超过8340万亩,较上年增加约20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 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安徽加强全程包保服务,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把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在规划设计、选址选线、土地供应、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多部门会商、多方案比选、多效益权衡,从源头上破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耕地比重高的难题。 然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土地要素支持。怎么样处理发展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摆在安徽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G50沪渝高速、G5011芜合高速宣城至芜湖段改扩建项目是安徽省“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横七”——上海至武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公里。项目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达120公里/小时。 修建高速公路需要耗费耕地,如何在不影响高速公路扩建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耕地的使用,这项工程在节约耕地上下了功夫。 芜宣高速改扩建的时候,在满足行车条件的情况下,将大桥、特大桥桥梁断面缩小了0.5米,减少占用耕地6.04亩。 该工程严格落实全过程节约集约用地管理,有关部门及专家多次论证,在满足功能前提下优化工程设计,同时通过多方案比选、优化设计等方式提升节地效果,最终在报批阶段仅占用耕地414亩,较预审阶段少占耕地1069亩,少占永久基本农田558亩。 如今,伴随着安徽把土地节约集约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力求用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寸土生寸金”,土地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进入“提速期”。 面对节约集约土地,不仅要保护节约利用已有土地资源,更要将低效用地盘活利用。 低效用地是指城镇中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设用地。近年来,安徽在城镇低效用地上持续发力,合理制定低效用地专项规划,实现“用存量换增量”。 “合柴1972”文创园是合肥市网红打卡地标,也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典型案例。 在这里,浓浓工业怀旧风扑面而来,各类展会活动上,参展观众络绎不绝。随着137家文化企业相继入驻,曾经城市开发建设时让人头疼的“孤岛”,如今摇身一变,化身为活力满满的新业态成长沃土。 2019年,合肥市政府采用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将这里改造为集文化创意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文创园。 针对该片区整体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的痛点,合肥市改变过往“成熟一块,出让一块”的单地块开发模式,实施统一规划、片区收储、整体供应,推动片区系统综合开发。该项目在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一步细化地块用途,增加了商住混合、公园绿地、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用地,还在片区内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补齐片区功能短板。 在位于马鞍山市的宁马双创园,“机器上楼,汽车上顶”已成为该园区项目新的规划建设模式。 所谓“机器上楼”,是除重型、大型机器外,普通生产机器由原先布局在一层厂房内变为放置在多层厂房内,以最大限度节约空间资源、提高厂房利用率。而“汽车上顶”则是将园区原先布局在地面和地下的停车位,更多地布局在工业生产厂房的顶部,上面覆以大片的光伏板作为“屋顶”,既解决了企业员工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园区建设成本,还同时为企业缓解了能源使用成本问题。 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长期以来,在一些城镇和乡村地区,包括城中村、老旧厂区,都会存在存量建设用地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等问题。 为响应自然资源部号召,近年来,安徽树牢“凡用地、先挖潜”的理念,持续深化“增存挂钩”机制,坚持从存量中找增量空间,深入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 安徽围绕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不停地改进革新手法、步法、打法,形成了一批改革举措:包括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体制、打造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以及探索“健康体检+土地管家”、涉法涉诉土地处置机制、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整治等。 这一创新做法成效斐然:2023年,安徽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6.56万亩、闲置土地8.42万亩,处置率分别高于自然资源部下达年度任务9.5和40个百分点。 作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唯一试点省,伴随高水平发展加速,怎么样处理好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安徽交出了自己的特色答卷。 我国已经连续6年将“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放在全国土地日主题当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严守耕地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自己饭碗的必然要求,必须长久坚持下去。 除此之外,让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必须从规划到考核再到监管环环相扣,强力推进。 近年来,面对耕地保护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各级政府通过严格执法督查等各种手段,发现、曝光和处理了一批典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并督促整改。 在土地利用方式上,更要做好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土地规划的系统性、全局性和前瞻性,把规划做精做细做实,为人们提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高品质国土空间。 对工业低效土地、城市边角地等土地资源,要不断探索完善土地资源高效率利用方式,高效盘活利用土地资源,让“亩均论英雄”等创新实践在各地开花结果,使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活力、产生价值。 我们期待,以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让每一块土地上孕育希望、结出硕果、长出“好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