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小九直播官网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发布时间:2024-05-29   作者: 小九直播官网

  图①:观众在西安博物院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图②:展品鎏金嵌料鹰饰件。图③:西安博物院小雁塔。图④:西安博物院外景。图⑤:展品秦高足玉杯。图⑥:展品唐代仕女俑。图②至图⑥均由西安博物院提供

  旭日东升,陕西省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雁塔晨钟声声响起——天圆地方设计的博物馆、古朴典雅的荐福寺、造型秀丽的小雁塔共同组成了西安博物院。馆、园、塔三位一体的设计,在全国博物馆界独树一帜。

  2015年2月15日,习在西安博物院观看了西安都城变迁图、隋唐长安城模型、青铜器及汉唐金银器文物展、汉唐代表性雕塑与唐三彩文物展,听取了古代丝绸之路和长安历史背景和文化等介绍。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也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牢记习殷殷嘱托,近年来,西安博物院积极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创新策展和公益效能提升等,让更多人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文物保护领域一次质的改变。”看着电脑里跟实物分毫不差的北周史君墓石椁彩色三维模型,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负责人伏海翔感慨。

  北周史君墓石椁是西安博物院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文物,其上的铭文及浮雕十分珍贵。通过高精度激光扫描获取的模型,与数亿像素级的高分辨纹理图片映射合成,形成了最后的彩色三维模型。“这项应用,不仅便利了研究者随时根据自身的需求调取数据,还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因接触对文物可能造成的伤害。”伏海翔说。

  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西安博物院古籍藏量达10万余册(件)。怎样让古籍走出藏经阁,从文物变成文献,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一直是伏海翔思考的问题。“文物要保存好,文献要更多地为社会服务,因为它本质是一本书,不能‘锁’在博物馆中。”伏海翔说。

  古籍数字化保护项目,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借助“互联网+”,目前西安博物院10万余册(件)院藏古籍已经全部实现了著者、装帧、版权等内容的完整性著录。通过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版本馆等重要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文献交流,古籍“活”了起来。

  “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给了我们新的启迪。下一步,我们将会引入外部力量,与研究院、高校、图书馆、出版社等单位加强合作,深入挖掘古籍的研究和使用价值,让更多人从古籍中了解中国的过去,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伏海翔说。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春光明媚之时,唐朝的王公贵族、黎民百姓倾城而出,曲江池边烟水明媚,游人不绝。

  这是西安博物院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中,根据杜甫的《丽人行》所布的场景。今年5月22日开展以来,游客纷至沓来,走近盛唐,感受长安风光,见证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习强调,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这些年来,西安博物院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创新策展,原创展览层出不穷。”西安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部长朱歌敏说。

  从“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到“十年珍藏回顾展”,从“巧工大美最长安”到“喜乐长安中国年”“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多项优秀原创展览运用景观、模型、影像等手段,展示西安宝藏,并先后在北京、天津、苏州、上海、新疆等地巡展。如今,到西安博物院“刷展”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今年以来平均每日参观人次近万。

  西安博物院珍藏着11万余件(组)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古都西安的厚重历史。2022年,西安博物院对基本陈列进行大规模提升改造,改造后基本陈列“古都西安”二、三展厅面积增加到1300多平方米,展出的文物从不足500件,增加到1100余件,其中有100多件是首次展出。

  唤醒沉睡的藏品,其学术、文化、文创等方面的价值和潜力被充分的发挥出来。“我们创造性地运用了绿色、黄色等充满了许多活力的背景颜色以及多种互动装置,希望帮助游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体验,更多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朱歌敏介绍。

  “你好,我是博物馆机器人,你需要我的帮助吗?”走进西安博物院博物馆大厅,一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礼貌地发出问候。与机器人对话,或点击它“脸上”的图标,就可以听取西安博物院和馆藏文物的详细介绍。选定导览路线后,游客还可以在它的“带领”下趣味观展,实现多场景互动式教育。沉浸式教学,让这所“大学校”提升了公益效能。

  西安博物院二楼的乐知学堂里,在博物院教育专员张希晨和刘园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正在玩“丝路版”游戏,一边掷骰子,一边问答。地图上出现的地名、文物,让孩子们对丝绸之路充满了好奇。

  “如今的西安博物院,不仅是文物收藏、研究、展示的场所,还是普通人终身教育的好地方。”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部长田继伟说,乐知学堂是近年来西安博物院重点打造的项目,不仅为孩子,也为视障、听障等特殊人群以及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多感知与触摸历史的新方式。

  “乐知学堂为老年人组织特殊专场,把文物复制品和仿制品放进专场中,由教育专员进行主题引导,邀请老人们拿起放大镜,看一看,摸一摸,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田继伟介绍。

  设置教育专员,是西安博物院推动办好“大学校”的创新举措。不同于普通讲解员,这些教育专员通过公众教育、组织活动、宣讲比赛、线上直播、线下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向公众讲述文博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服务。

  “内容丰富的社会公益活动,让文物背后的故事化为生动的历史教材,浸润公众的心灵。”田继伟说,“我们要牢记习的嘱托,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首页 首页 产品 产品 电话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