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气象局2022年工作总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衡阳市气象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8-21   作者: 新闻中心

  签署了局市合作协议,持续优化气象事业发展环境。印发了一系列文件,由政府统筹规划市县两级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完善“政府主导、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区域联防”的人影作业机制。出台了一部规划,市政府将《衡阳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列为市政府专项规划予以印发,统筹规划气象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重点工程。落实了一批项目,高质量

  始终坚持把决策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工作放在首位,继续坚持面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大天气过程直通式报告机制,汛前从组织、制度、装备、技术、人员、应急等六个方面开展全方面检查,及时来更新防汛责任人和气象信息员信息,持续做好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和精准靶向发布,贯彻执行“631”预报预警叫应机制,制定叫应标准,优化叫应服务。年内高质量完成了5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11次强降水过程、1次极端干旱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共制作和发送各类决策服务材料174期,预警信号靶向发布19期49.86万人次,乡镇强降雨警报533期581乡镇次14.07万人次,乡镇强降雨警报靶向发布55期55乡镇131.2万人次,联合市森防指发布森林火险气象预警26.8万人次。联合自规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4.6万人次。特别是面对今年罕见旱情和严峻防灭火形势,在全省率先提供实时多源卫星火情遥感监测预警服务,全市9支人影作业队伍取消假期,日夜驻守,抢抓一切有利时机全方面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15次,发射人影炮弹 291枚。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服务,全域性的抗旱救灾人影作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受到了省局党组、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广泛赞誉。衡阳日(晚)报、湖南卫视、人民网、央视频等媒体也多次报道气象服务情况,营造了良好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氛围。

  结合实际制定“质量提升年”重点任务清单,建立一月一汇总,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的推进机制。着力加强装备保障力度,建立完善市级国家站和市县级区域站备件库。完成“天境”市县版本地化试点运行,观测数据监控时效得到明显提升。有序完成全市9各国家站迁建或改造任务,探测环境平均提高12分,实现质的飞跃。市委市政府将衡阳国家基本气象站迁建列入专班推进重点工作,建立由市领导统筹协调、参谋服务的推进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全流程管理服务,现已基本完工,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运行。南岳、祁东、衡东县局率先实现县级内外网物理隔离,基层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迈出实质步伐。优化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流程和技术标准,重构预警服务链条,实现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正式单轨运行。积极推广宣传水旱平台、天气盒子等气象预警接收终端,全市乡镇全覆盖安装天气盒子230套,并由各级政府提供运维保障。应邀在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组织的基层防灾减灾责任人培训时开展气象专题授课5次/2300余人次,有效提升基层气象预警应用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管理能力到逐步提升,1人入选全省高层次人才,年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3篇,公开出版专业论著1本。

  围绕地方中心工作大局和行业防灾减灾,市级统筹谋划重点行业领域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发展趋势,与应急管理、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专业气象服务任务清单,完善会商研判机制和服务内容,加强科研交流,中高端气象服务领域成绩非常显著。“气象+农业”、“气象+应急”、“气象+地质”、“气象+生态”、“气象+交通”、“气象+电力”等科技赋能行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得到了党委政府充分肯定以及合作对象高度认可,初步建立了“适应需求、各具特色、支撑高效、注重实效”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地方财政落实经费保障建设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预警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三大系统,1名业务骨干为“湖南省应急管理先进个人”候选对象。

  持续深化气象“放管服”改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逐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坚持“五全一常态”工作机制,切实履行防雷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深入排查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及高层建筑等行业领域潜在的防雷风险隐患,确保隐患“全面清零”。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强化气象行政执法,年内组织执法活动127次/450余人次,检查生产活动经营单位和场所81家,发现隐患27个,均已下达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到位。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提高资金运行质量和效益,强化项目管理,对8个项目开展集体约谈。督促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执行,出台业务、人事、财务、办公管理等制度18条。强化内部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扎实做好议案提案、信访、保密等工作,全年共答复市级政协委员建议提案3件(主办1件、协办2件),建立完善涉密公文系统及政务内网邮件系统,做到密级文件专网传输,逐步降低部门泄密风险。

  扎实开展党建标准化和清廉机关“双建”工作。夯实组织基础,抓牢支部品牌阵地,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引领,党组、党委、党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分层次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气象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1人荣获“全国气象部门优秀员”称号,1项目获全市“机关党建创新引领业务创优”十佳,党建标准化建设经验在全市机关市直单位推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获全市红旗单位称号。建立科级干部廉政档案,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围绕“项目建设、新任干部、关键节点”三必谈,筑牢清廉防线,采取“活动醒脑、宣传入心、文化养人”三举措,厚植清廉根基。扎实稳步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充实配备纪检干部,成立机关纪委,以上墙一份清单任务、搭建一个学习平台、统一一把制度尺子等“三个一”举措,强化工作责任,形成“五责协同”工作格局。

  一是核心业务竞争力不足,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准性仍需提高。二是气候趋利避害服务效益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科技支撑有待加强。三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应用不够。四是公共财政保障不足,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保障还有差距。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筹推动《纲要》和局市合作协议落细落实,奋力推进“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重大工程落地增效。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强化气象基础能力建设,加大监测预报预警本地研发力度,提升基层预警服务能力和精细化服务水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是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共同研发建设服务平台,多维度全方位开展“气象+”赋能行动。全力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是不断提升气象法治能力和科学管理上的水准。守牢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底线,切实履行好气象安全社会化管理职能。进一步做好探测环境保护工作。

  五是加强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党建与业务的相互促进、深层次地融合,继续打造党建品牌,以“双建”为抓手推动党建高地创建。

  六是继续优化人员保障机制,加强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集中优势推进研究性业务发展,强化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


首页 首页 产品 产品 电话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