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nba直播
联系人:尹经理
联系电话:13276363313
客服QQ:1138303036
发布时间:2024-07-12 作者: 案例展示
田间药效试验是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技术是依据,而标签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唯一指南。为了规范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和内容,使试验更趋科学与统一,并与国际准则接轨,使我国的药效试验报告具有国际认同性,特制定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参考了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及FAO(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类似的准则,根据我们国家真实的情况并经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而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 辣椒炭疽病是危害我国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辣椒炭疽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辣椒(包括甜椒)炭疽病(Collectrichumcapsici)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础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炭疽病。试验作物为辣椒(包括甜椒)。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须安排在历年发病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肥力、生育阶段、作物行距)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如要灌溉,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如果在棚室进行熏蒸剂、烟雾剂药剂试验,每个处理须使用单个棚室或将棚室其严密隔离成若干个小区。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1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须加以说明。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15―50m2(棚室不少于8m2)。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 3.3.1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3.3.2使用器械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超过±10%的要记录。 3.3.3施药的时间和次数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日期及作物的生育期,第一次施药是在病害初发生时立即进行,进一步施药视作物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情况和药剂的持效期来决定。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用以喷雾时要注明用药倍数和每公顷的药液用量L/hm2(升/公顷)。 3.3.5防治其它病、虫害的药剂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须记录。 4.1.2土壤资料记录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干、湿、涝)、土壤覆盖物(残茬、塑料薄膜覆盖、杂草)等资料。 4.2.1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调查50个果实,以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 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3%―8%; 5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9%―15%;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6%―25%;9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5%以上。 4.2.2调查时间和次数病情基数调查:一般在施药前夕进行,依据病害发展状况和要求决定施药期间的调查时间和次数。 病情指数增长率(%)=(Pt1病指数-Pt0病指数)/Pt0病指数×100 防治效果(%)=〔1-(CK0病指数×Pt1病指数)/(CK1病指数×Pt0病指数)〕×100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也要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 +++: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损失。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的百分率。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4.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一种影响都须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4.4.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要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野生生物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4.5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用kg/hm2(公斤/公顷)表示。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是我国番茄的重要病害,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solai)和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础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早疫病和晚疫病。试验作物为番茄。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须安排在历年发病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肥料、播栽期、生育阶段及株行距)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如果灌溉,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1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须加以说明。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15―50m2(棚室不少于8m2)。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 3.3.1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3.3.2使用器械选用生产中常用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超过±10%的要记录。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日期及作物生育期。一般第一次施药是在病害初发生时立即施药,进一步施药视作物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情况和药剂的持效期来决定。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用于喷雾时要记录用药倍数和每公顷的药液用量L/hm2(升/公顷)。 3.3.5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是我国番茄的重要病害,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做多元化的分析、评价。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禾谷类白粉病是我国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禾谷类白粉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禾谷类白粉病(Erysiphegraminis)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础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禾谷类白粉病的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禾谷类白粉病。试验作物为冬(春)小麦。选用感白粉病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所有试验小的区栽培条件(品种、土壤类型及施肥)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设立保护区。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1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须加以说明。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小区面积为15—50m2。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 3.3.1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3.3.2使用器械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超过±10%的要记录。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的日期及作物生育期。第一次施药在病害初发生时立即进行,再次施药视作物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情况和药剂持效期而定。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效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用于喷雾时,同时要记录用药倍数和每公顷的药液用量L/hm2(升/公顷)。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试验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 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要记录。 4.1.2土壤资料记录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干、湿或涝)。土壤的覆盖物(作物残茬,塑料薄膜覆盖,杂草)等资料。 4.2.1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植株,小麦起身拔节期调查基部1—5片叶,抽穗后调查每株的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 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4.2.2调查时间和次数按照协议要求做,一般第一次喷药处理前,调查并记录病情基数。以后每次喷药前进行药效调查,最后一次用药后10―14天进行最后的药效调查。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此外,还要记录对作物的有益影响(如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 –: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生长。++: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百分率。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退绿、畸形等)。 4.4.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一种影响都应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4.4.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的野生生物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4.5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用kg/hm2(公斤/公顷)表示。 5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苗期猝倒病及立枯病是我国棉花、水稻及蔬菜类作物苗期的重要病害,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以上几种作物苗期病害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种子处理防治大田作物以及蔬菜类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Pythiumspp,Futhiumspp,Aphanomycescochlioide,Pleosporabetae)等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础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种子处理防治大田及蔬菜类苗期病害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试验作物为水稻、棉花、辣椒、黄瓜等。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须选在历年发病的地块。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播栽期、株行距)须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1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以及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定量播种相应处理的种子100粒,用于评价各处理对出苗率的影响。特殊情况须加以说明。 3.3.1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3.3.3药剂处理时间和次数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一般在播种前处理一次。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100kg种子(克/100公斤种子),同时注明商品药量与种子的比例,记录所用水量。 4.3.5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2.1调查方法每个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30株查病苗数,在定量播种区调查出苗数及出苗日期。 第一次调查:当空白对照小区齐苗时,调查所有小区定量播种行的出苗情况。第二次调查:空白对照小区出现非常明显病状时调查所有小区病苗数。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还要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 -: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畸形。+++:重度药害,影响正常生长,轻度畸形。++++:严重药害,生长受阻,严重畸形。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百分率。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5结果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柑桔贮藏病害是柑桔采收后存放期的主要病害,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柑桔贮藏期病害药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测试药剂对柑桔贮藏病害的效果及对柑桔品质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柑桔贮藏病害:青霉病(Penicilliumitalicum),绿霉病(Penicilliumdigitatum),黑色蒂腐病(Diplodianatalensis),褐色蒂腐病(Phomopiscitri)药效试验的方法和基础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柑桔仓库贮藏期杀菌剂防治柑桔贮藏病害登记用药效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柑桔贮藏期病害。试验作物为柑桔采收后的果实。选择贮藏期易感染病害的柑桔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试验用果来源必须相同,果的大小及品种的特性必须是相似的,清除带有病疤的果和机械损伤的果,把供试果洗净,待处理。试验期间,试验用果的贮藏条件必须一致;在冷贮藏情况下,要考虑品种的特点,使贮藏条件保持最适宜状态。 试验可以在不一样的地区及不同季节进行(秋天、冬天、夏天),也可在不同年份对多品种做试验。试验时,不同处理的果要分开存放。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试验安排试验药剂,对照药剂、空白对照处理于仓库随机排列。每一处理,常温贮藏为100―200果,冷藏为400―500果,重复4―5次。 3.3.1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一般是浸渍、熏蒸及喷淋处理后单果和大包装隔离贮存。 3.3.2使用器械若喷淋,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超过±10%的要记录。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T(克/吨)。同时要记录用药倍数及药液量。在加蜡用药的时候,记录蜡的类型及用量。 4.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记录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组分(二氧化碳、乙烯等)。 4.2.2调查时间及次数常温贮藏:处理后30天进行第一次调查,以后每半个月调查一次,共查三次。冷藏:自冷藏起,每月调查一次,共查四次。 4.3对果的直接影响观察药剂是否对果产生药害,若果上产生斑点须予以记录,任何色泽及品味的变化都要准确描述。 4.4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一种影响都应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5结果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禾谷类种传病害黑穗病、黑粉病、根腐病是我国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禾谷类种传病害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以下禾谷类种传病害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腥(散、坚)黑穗病,秆黑粉病,根腐病,雪腐叶枯病,网斑病。试验作物为小麦、大麦、燕麦。选用感病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须安排在历年发病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肥料、播栽期、生育阶段及作物株行距)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如果灌溉,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1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须加以说明。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15―50m2;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 3.3.1使用方法如处理的种子量大,能够正常的使用商品化的种子处理机,如果种子的量少,可采用合适的玻璃器皿或塑料袋。必须使种子均匀地沾上药剂。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100kg(克/100公斤)种子,如果浸种要用倍数表示。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到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试验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从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 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须记录。 4.1.2土壤资料记录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水分(干、湿或涝)、土壤的覆盖物(作物残茬,塑料薄膜覆盖,杂草)等资料。 4.2.1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亦可平行线取样,大麦网斑、雪腐采用调查生育后期中、上部叶片,每点查50株,每株查50片叶。其他黑穗病每点取1m行长或0.5m2查总株数和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叶部病害,参照杀菌剂防治禾谷类白粉病药效试验准则中调查分级方法。记录出苗时间并调查出苗率。 4.2.2调查时间和次数一般调查两次,出苗时调查出苗率,乳熟期至成熟期调查叶部病害和穗部病害,叶部病害调查在抽穗前进行。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要检查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也要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例如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1)按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 -: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出苗和分蘖。++: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百分率。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4.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一种影响都应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4.4.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的野生生物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4.5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用kg/hm2(公斤/公顷)表示。 5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霜霉病是我国黄瓜及其它蔬菜类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黄瓜及其它蔬菜霜霉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础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霜霉病。试验作物为黄瓜。选用感病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田间试验要安排在历年发病的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播栽期、生育阶段、株行距)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如果灌溉,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 为保证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发病,最好在试验地附近设置菌源,可以在作物周围定期种植病株,也可接种保护行,使得病菌能从保护行自然扩散到试验小区。如果在棚室使用熏蒸剂、烟雾剂药剂,每个处理须使用单个棚室或将棚室严密隔离成若干个小区。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1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要加以说明。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15―50m2(棚室不少于8m2)。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 3.3.1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3.3.2使用器械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的日期及作物生育期。一般发病前或始见病斑时进行第一次施药,进一步施药视作物生长过程中病害发展状况及药剂的持效期来决定。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表示为g/hm2(克/公顷)。用于喷雾时同时要记录用药倍数和每公顷的药液用量L/hm2(升/公顷)。熏蒸剂、烟雾剂,要记录棚室的体积以及陆地面积,记录每平方米和每立方米药剂的剂量。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试验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和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须记录。 4.1.2土壤资料记录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干、湿或涝),土壤覆盖物(作物残茬、塑料薄膜覆盖、杂草)等资料。 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4.2.2调查时间和次数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下次施药前及末次施药后7―14天调查防治效果。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也要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例如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a)如果药害能被测量或计算,要用绝对数值表示,例如株高、植株重量、不孕穗数、不实率等)。 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程度,以-、+、++、+++、+++++表示。 -: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百分率。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4.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有一种影响都须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4.4.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要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野生生物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4.5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用Kg/hm2(公斤/公顷)表示。 5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苹果梭疤病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之一,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苹果梭疤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浓度,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苹果梭疤病(Nectriagalligena)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础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苹果梭疤病的登记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苹果梭疤病。试验作物为苹果树,选用高感梭疤病的苹果树品种,记录果树品种名称。不发病时可以对苹果树通过伤口接种,也可以在试验小区放置病枝条诱发自然发病。 2.2环境条件所有试验小区选用的苹果树品种、树势、树龄要一致,最好选用幼龄树。试验过程中,一般不要剪枝。所有试验小区的耕作条件(土壤类型、施肥、松土)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与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1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须加以说明。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每小区至少两棵果树,小果树不少于四棵。根据病害分布情况,也可采用单树小区,多重复的设计的具体方案。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 3.3.1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3.3.2使用器械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超过±10%的要记录。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第一次喷药在果树发芽以后,防治夏季病原菌的侵染。在落叶之前至落叶之后进行喷药防治病原菌从叶痕处侵染.记录每次施药日期及果树生育期。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浓度)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由于果树大小不同,同时要记录用药倍数。记录单位面积和每株树的药液用量L/hm2[升/公顷(升/株)]。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试验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 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须记录。 4.2.1调查方法调查每棵树一年生树枝梭疤病枝条数和病斑数,果蕾及枝条上的梭疤病病斑数也要调查。 4.2.2调查时间和次数第一次调查:来年开春树枝发芽的时候;第二次调查:来年秋天落叶的时候;第三次调查:第3年开春发芽的时候。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药剂处理后3周或在出芽期检查果树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还要记录药剂对果树的有益影响(如刺激生长)。 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 -: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百分率。同时,须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4.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一种影响都应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4.4.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要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野生生物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5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蔬菜锈病是我国菜豆、豌豆、洋葱、大蒜等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蔬菜锈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蔬菜锈病这中间还包括:菜豆锈病(Uromycesappendiculatus)、大蒜锈病和葱类锈病(Pucciniaallii)、芦笋锈病(Pucciniaasparagi)、蚕豆锈病(Uromycesfabae)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础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蔬菜锈病的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锈病。试验作物为菜豆、大蒜、葱、芦笋、蚕豆、。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1.2环境条件田间试验要安排在历年发病的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如要灌溉,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如果在棚室进行熏蒸剂、烟雾剂药剂试验,每个处理应使用单个棚室或将棚室严密隔离成若干个小区。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必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1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要加以说明。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15―50m2(棚室不少于8m2)。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 3.3.1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3.3.2使用器械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超过±10%的要记录。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日期及作物生育期。一般在病害初发生时进行第一次施药,进一步施药视作物病害发展状况和药剂的持效期来决定。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用于喷雾时,要记录用药倍数和每公顷的药液用量L/hm2(升/公顷)。熏蒸剂、烟雾剂,要记录温室的体积及耕种面积,记录每平方米和每立方米的药剂用量。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须记录。 4.1.2土壤资料记录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干、湿或涝),土壤覆盖物(作物残茬、塑料薄膜覆盖、杂草)等资料。 4.2.1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二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根据每一片叶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大蒜、葱、芦笋除调查叶片外还要调查果实。 0级:无病;1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9级:孢子堆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4.2.2调查时间和次数施药前进行病情基数调查,末次施药后7―14天最后一次调查,对持效期长的药剂,可间隔14天后继续调查。依据病害发展状况和药剂的持效期决定调查时间和次数。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也要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区分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 -: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百分率。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4.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一种影响都须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4.4.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要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野生生物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4.5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用kg/hm2(公斤/公顷)表示。 5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写出正式试验 疫病是我国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辣椒疫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相关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辣椒疫病(Phytophthoracapsici)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础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辣椒疫病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疫病。试验作物为辣椒。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须安排在历年发病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株行距)须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如果在棚室进行熏蒸剂、烟雾剂药剂试验,每个处理须使用单个棚室或将棚室严密隔离成若干个小区。 3.1.1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商。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3.2.1小区排列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须加以说明。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15―50m2(棚室不少于8m2)。重复次数:最少4次重复。 3.3.1使用方法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喷雾适合于整株处理,浇灌或土壤处理适合于根基部处理。 3.3.2使用器械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超过±10%的要记录。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的日期及作物生育期。一般在病害初发生时进行第一次施药,进一步施药视作物生长季节病害发展状况和药剂的持效期来决定。 3.3.4使用剂量和容量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用于喷雾时同时要记录用药倍数和每公顷药液用量L/hm2(升/公顷)。 熏蒸剂及烟雾剂药剂,要记录棚室体积以及陆地面积,记录每平方米和每立方米的药剂用量。 3.3.5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如果要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4.1.1气象资料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日降雨量以mm表示)和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的资料。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须记录。 4.1.2土壤资料记录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干、湿、涝),土壤覆盖物(作物残茬、塑料薄膜覆盖、杂草)等资料。 4.2.1调查分级方法每小区随机调查5个点,每点查5株,记录病株数、死株数或明显枯萎的植株数。 0级:健康无症;1级:地上部仅叶、果有病斑;3级:地上茎、枝有褐腐斑;5级:茎基部有褐腐斑;7级:地上茎、枝与茎基部均有褐腐斑,并且部分枝条枯死;9级:全株枯死。 4.2.2调查时间和次数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一次药效调查:施药后15天进行;第二次药效调查:施药后30天进行;如果进行多次施药,则在每次施药前调查一次并在末次施药后15天和30天进行最后的药效调查。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此外,也要记录对作物的其他有益影响(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 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 -: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的百分率。同时,须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 4.4.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对其他病、虫害任何一种影响都须记录,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4.4.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要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野生生物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4.5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调查每个小区可上市果实的产量,用kg/hm2(公斤/公顷)表示。 5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做多元化的分析、评价。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更好的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